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

[好人情系列] 邁向以社區為基礎的老人長期照顧-2


邁向以社區為基礎的老人長期照顧:案例篇


在上一次的文章中,我已經指出老人長期照顧在台灣推行所面臨的問題。今天,我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對於老人長期照顧的理念、以及我認為實務上具體可行的做法。


許多研究報告指出,人的身體固然會老化,但是使得人體快速衰退的原因,其實是社會互動的質量下降。老人之所以「老」,除了身體上的脆弱之外,也和他/她逐漸遠離社會有重要的關係。一般人平時上班、上課都會保持一定的社會互動,這種穩定的社會刺激,能夠讓人們保持穩定的運動和成就感。一旦與社會脫離、減少和人互動的機會,身體衰退的速度將會大幅提升。


將老人集中在照顧機構中並不是一個好的解答。因為在這些機構中,老人只能和少數的人們互動,這與一般人的生活經驗其實有很大的落差。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,除了上班之外,我們還會從事許多活動,如購物、聚餐、...等。在這些活動中,我們可以接觸到很多人。機構,其實一定程度上剝奪了老人與社會接觸的管道,加深社會和老人的隔閡。


最好的情況是,我們可以讓老人在各自熟悉的環境中走完人生。然而,出了機構之外,醫療設備不足、大部份的空間也不見得對老人友善。把老人獨自留在家中,又要擔心反應不及、錯失急救機會。出了家門,樓梯、馬路口,時常是為人疏忽的安全死角,對於行動相對緩慢的老人來說,更是一大問題。


如何讓人可以老得安全、又老得有尊嚴呢?我認為社區其實是一個很棒的答案。我觀察到,在一些人際網絡綿密的社區當中,鄰居之間彼此熟悉,因此容易成為彼此的幫助。在一些傳統的聚落當中,鄰居之間彼此熟悉作息,只要一有問題,鄰居可以馬上發現,即時請求支援。此外,鄰居其實是社會互動的重要來源,只要有好的社區活動,就能夠逐步建立社區網絡,進一步發展成老人照顧社區化的重要資源。


日本就是充分運用社區資源來推行老人長照的國家。在日本,每個社區都有專業的社會工作者,為老人、為社區設計活動。透過這些活動,我們就可以在社區中建立正確的防老知識,也建立起一個彼此互助的信任網絡,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效果。


芬蘭也是一個對老人社區照顧,投注大量資源的國家。在芬蘭,老人工作不是只有單方面的社會福利,同時也整合了醫療、公共衛生、職能治療等專業。但不論是何種專業,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,老人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環境——也就是「社區」——當中,有尊嚴的完成人生的使命。



面對老年人口日益增加的新竹市,我希望我們能夠一起關心這個議題。南區不乏推行老人長照所需要的條件,只是需要有人可以來思考這個議題、並且落實具體的措施。我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一起,點亮南區老人長照的未來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