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

新竹南門市場何去何從?──談公有市場如何活化(上)

新竹南門市場何去何從?──談公有市場如何活化(上)

(南門市場是新竹最老的市場之一)

  有六十多年歷史的新竹市南門市場,隨著消費型態轉變、建築老舊及區位分隔等因素,生意逐年下滑。去年,市府遭到監察院糾正,指出南門市場缺乏管理與經營策略。對此,市府曾表示將以都更方式加以活化利用,期望給予老舊市場新風貌。
  然而,市政府的實際作為是什麼呢?我走訪南門市場,與市場的總幹事、會長與里長進行了解,才發現市政府舉辦的說明會內容空泛,根本毫無妥善的空間、經營規劃。市府一心想擴大範圍,將整個街區,包含市場外的私有住宅都納入自主都更範圍。說明會的投影片,也只是宣傳都更大餅,強調利大於弊。里長說:「買厝也要先看格局跟設計。」但大家都看不到,因此現場大多數人反對,難以成案,目前不了了之。
  南門市場是新竹最老的市場之一,但由於西大路地下道開挖,導致區位受到分隔,再加上衛生設施與周邊停車位等不足問題,逐漸乏人問津。這不是市政府第一次嘗試處理,林政則市長時期,便嘗試透過申請中央補助的方式全面改建,卻未能成功。而現在在許明財市長的推動下,則試圖以自主都更、整併街區等方式,解決南門市場問題。

(南門市場建築體年久失修,環境欠缺管理規劃)

  這樣的規劃是攤商與店舖想要的嗎?其實他們心中真正想要的是「讓生意回籠,繼續留下來做生意」。走進南門市場,會發現攤商跟過去相比真的少了很多。零售業者也少了,必須要靠做批發才能夠撐下去。事實上,不耐生意持續衰敗,有些攤商認為若能對局面有所改善,他們支持都更。現在不僅都更、活化等規劃已經停擺,市府也未提供經費修繕。如此繼續發展,南門市場的未來遙遙無期。
  南門市場存在的歷史,是有意義與價值的,我認為,活化更能彰顯、再現這些歷史與傳統。當然,消費型態改變,傳統市場不再是人們買菜的唯一地點。除了都更,傳統市場的活化與再生其實有很多可能,也相對更可行,更能貼近攤商「想留下來做生意」的需求。我們從國內外很多案例,都可以得到啟發,我下次將另外專文提出。請繼續和碧霞一起,關注南門市場活化的議題。


(南門市場至今仍可見歷史感濃厚的木造建築與手繪招牌。)
上兩圖來源:http://yo.xuite.net/info/element.php?id=Gwvn_jwM8NLMT6BerbNob0-%E6%96%B0%E7%AB%B9%E5%B8%82%E5%8D%97%E9%96%80%E5%B8%82%E5%A0%B4




2014.5.30 林碧霞

2 則留言:

  1.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其實南門市場有很多"國寶"在裡面
    許多80甚至90的阿公阿罵還在攤位上
    有的是真的需要擺攤賺錢
    也有的是做身體健康
    無論如何這裡真的是個歷史和擁有人情味的好地方
    希望能夠留下來並開發成另一個更不一樣的南門市場
    台中國美館對面忠信市場
    裡面進駐許多年輕人
    讓整個菜市場不只是市場
    還多了一份文青感
    假日都有許多遊客來此拍照參觀
    也許南門和東門可以參考此方式繼續經營...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