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7月13日 星期日

[好教育系列] 幼托整合政策誰得利?──南區篇

幼托整合政策誰得利?──南區篇 


  在上一篇「幼托整合政策誰得利?──政策篇」我們從政策面探討了幼托整合政策的問題。今天,讓我們走入南區,實際看看南區爸媽們面對怎樣的問題?

  南區的幼兒園有幾間,現況是什麼呢?翻開新竹市教育處的「幼兒園名錄」,南區的幼兒園共19間,其中只有三間是公立國小附設,剩下皆為私人或財團法人附設。南區的幼兒園至少有兩個問題:首先,公私比(3:16)遠低於全國平均(3:7)這意味著南區的爸媽,需要花更多錢給孩子上私立幼稚園,加深地方上的貧富差距。其次,幼兒園分布不均。南區最多5歲以下兒童的三個里分別是:高峰、明湖、振興里[1]。但高峰、明湖里加起來,只有三間幼兒園。分布不均,讓爸媽必須要將孩子送到更「市區」的幼兒園,導致接送成本增大。

南區0-5歲幼兒人數前六名
高峰里
507
光鎮里
291
振興里
456
新光里
251
明湖里
449
湖濱里
242
  
  欠缺規劃的法案,當然需要我們持續的監督。然而,在社區之間,有沒有什麼是我們能著手的呢?事實上,不同城市都有人嘗試走出公共托育的「第三條路」。以高雄五甲社區幼兒園為例,透過彭婉如基金會的經營,將原本是治安死角的國宅社區角落,改造成為充滿笑聲及綠意的社福園區。 

  怎麼辦到的呢?原來,基金會原本從事社區治安維護工作,卻決定跟政府申請、標下幼兒園現址。透過溝通、協調,開放社區家長參與,綠化空間及托育服務,終於成功引發「破窗效應」,扭轉社區風貌。
 
(高雄五甲幼兒園原本是社區治安死角,卻在社區民眾的參與下,成功綠化,成為開放的幼福空間。)
◎圖片網址:http://p7662351.pixnet.net/album/photo/287405709
  社區化托育的優點,在於介於營利及政府補助之間。此外,由非營利組織介入,能發揮非營利、社區化、公共參與等特色。這不僅提供社區家長比私校更為平價的托育選擇,讓弱勢家庭能獲得社區支持,更開啟了社區自治的可能性。

  南區有許多老舊、荒廢的空間,時常成為治安死角;矛盾的是,南區的公立附設幼兒園,只有三所。經費不足的情況下,空間設施也未必符合相關規範。私立幼托,就成為大部分家長的唯一選擇。如果我們能改造這些空間,實現社區化托育的精神,提供老師、家長都能參與規劃的托育中心,南區的幼托教育將更加多元,更符合在地的需求。

  社區幼兒園若要在南區成功發生,必須發揮創意、看見荒廢空間隱藏的價值,更需要所有社區大小朋友的參與。近期,我希望能邀請相關成功案例的老師及組織,來到我的服務處與大家討論、交流。

  我是林碧霞,歡迎關心孩子教育的你,來服務處坐坐,一同規劃南區社區托育的未來。

2014.7.13 林碧霞


(高雄五甲幼稚園相關介紹請參考:http://p7662351.pixnet.net/blog)


[1] 社會經濟統計地理資訊網http://moisagis.moi.gov.tw/moiap/gis2010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