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

[好人情系列]轉角遇見藝術:探訪湖濱里社區的美術畫室

轉角遇見藝術:探訪湖濱里社區的美術畫室


       若不是堅持走過社區裡的每一哩路,也許從來不會在轉角遇見這個美術畫室。早晨溫暖的陽光從玻璃門灑入屋裡,門外樹叢綠蔭的下方就是客雅溪支流,在這個靜謐的社區裡,除非是社區裡的居民,或者是學習美術的學生,否則很難發現這裡居然有一個「美『樹』館」,每個人都是一棵成長灌溉的樹苗,蘊藏著許多學習的獨特果實。這裡是個專業美術畫室,其中最重要的靈魂人物便是魏老師。


藏在綠蔭間的招牌
藏身於轉角的畫室,有著低調卻明亮的風格

       魏老師原本是每天打卡進辦公室、從事美術設計的上班族。原先美術教學只是副業,然而在教學漸漸能夠支付生活開銷,勝過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之後,便在十六年前毅然決定成立個人工作室。原本工作室開在火車站附近,但因為周遭車水馬龍過於吵雜,在存夠積蓄後,魏老師便尋覓買了明湖路社區裡屬於自己的房子,在寧靜的社區裡開起了美術工作室。從以前到現在教過的學生不下兩千人,因為已經建立起固定口碑,學生來自各個群體,包含科學園區、救國團,甚至桃竹苗地區等,年齡層也包含退休人士、家庭主婦,想要習得一技之長的學生,或社區小朋友等。這裡也成為社區裡重要的美術補給站,許多小朋友晚上固定會到這裡學習,畫完之後再直接回家休息,充分融入社區家庭的生活節奏中。

正在教學的魏老師

       在這個畫室裡,有著多元的創作方式。魏老師特別強調「藝術」的重要性,不僅在於培養美感,培養一個能帶著走的專長,也在於透過完成一件「靜態的」、「能看見的」作品抒發情感,同時培養品德教育。特別的是,「興趣」是這個工作室裡的重要原則,畫畫不是一件苦差事,正是因為「想要學習」才會來到這裡。此外,畫畫在這裡並不單單只是按表操課,每個學生都會帶著自己思考過的題材「功課」來向老師學習,每個人的習題或學習模式都不同,因為用心,學習美術在這裡變成挑戰,變成一種享受。

      而每年至少一次的師生展,魏老師會鼓勵所有學生參加,藉由觀摩其他人的作品,達到推廣與交流藝術的目的。因為藝術的領域實在太廣太多元,透過揣摩其他人的作品,不僅能開拓個人的藝術視野,也能夠從中習得更多的技法,或藉此沉澱自己的個人風格。

滿滿都是藝術書籍的角落
       雖然魏老師看起來十分年輕,但她的教學經歷卻十分資深。身為新竹人,當初要北上就讀美術高職、甚至遠到英國學習時,一路上充滿了家庭革命的衝突。因為魏老師從小成績十分優異,只能用高職免學費以及優異表現不斷說服家長,才使得父母妥協,願意讓她走上這條興趣之路。而之後獲獎無數,包括得到新美獎、網路藝術村的肯定等,證明了儘管當初沒有像一般人一樣選擇普通高中,但也走出了屬於自己的璀璨路程。


牆上滿滿小朋友的得獎獎狀

      交談至此,魏老師說著要「畫到不能畫為止」的眼中閃爍著光芒,教學中得到跟人互動的感動與寶貴經驗,都是使魏老師持續教學、實現興趣的動力。從魏老師身上,我看見「興趣」對教育的重要性,以及對於教學、對於散播美感種子的熱情。這更讓我深深感受到教育裡「興趣」是不可或缺的,而我們是否能在南區結合藝術,創造像是藝術村的可能呢?

        我是林碧霞,讓我們一起發掘、灌溉藝術種子,並且努力讓南區成為對藝術創意的友善環境,思考藝文教育該如何在這裡生根發芽,開出美好的花朵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魏老師以女兒為模特兒的畫作

魏老師以女兒為模特兒的畫作之二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

[好人情系列] 南區再發現!專訪新竹的在地驕傲「丸竹」



[好人情系列] 南區再發現!專訪新竹的在地驕傲「丸竹」化粧品 

        自從投入選舉以來,碧霞越來越覺得雖然南區不大,但蘊藏了無窮的寶藏!許多人因為這塊土地的地靈人傑而搬來,也有許多人生於斯、長於斯,在這裡白手起家,不僅是地方展業發展的縮影,也豐富了「南區」的可能性。

       位於西大路與竹蓮路交叉口的「丸竹化妝品」,便是這麼一家擁有六十年以上歷史的老店。第三代掌櫃繼承了老長輩們的諄諄教誨與傳統,追求「品質盡量好、價錢盡量公道」的原則,踏實的以手工程序、盡量天然的原料,竭盡所能提供客人最好的產品。
       一走進丸竹,不特別大的店面裡,櫃子裡擺放著一個個包裝復古又有特色的商品,坐鎮其中的是第三代老闆娘,一下子跟從厝邊隔壁扶持走來的阿嬤們打招呼,從櫃子裡拿出她們用了一甲子的「澎粉」;一下子替第一次來的十幾歲少女們介紹,解釋不同產品要怎麼搭配才能得到最好成效,一邊熟練的在客人的手上塗抹示範。老闆娘動作開朗明快,臉上散發著對自家產品的自信,說明對許多原則的堅持。

        這些堅持包括守護老長輩們對於傳承這家店的心願,包括追求天然、盡力不讓每一位使用者皮膚過敏的要求。也包括對品質把關、力求讓產品發揮最好效用,堅持價錢 維持盡量公道,也堅持在回應顧客需求研發產品的同時,也要竭力維持原本的品質。這裡有日治以來歷史傳統的新竹名產「澎粉」,也有園區工作員工指名熱愛的一 整套「五件組」產品,在「丸竹」的名號下,照顧了各個年齡層對於「美」的生活需求。 
 
           (左)堅持品質,守護傳統的第三代老闆娘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右)隱身在樸素街區,但又充滿特色的招牌。
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
一進門,就能看到各式各樣復古包裝的商品

       最讓碧霞感觸深刻的,是聽老闆娘分享嫁到「丸竹」的這35年間,守護這個家族產業的過程。走過了台灣傳統胭脂產業的興衰,見證一開始貿易出口事必躬親的辛苦,經過時代流轉的淘洗,好的產品終究勝過了時間考驗,在現今網路發達的時代閃耀著「用過就知道」的口耳相傳,以及供不應求的銷售熱況。聽著老闆娘說到與其他縣市小百貨店家合作,已經超過五十年的默契,聽著老長輩心心念念「要把丸竹做下去」的執著心意,眼前這一塊塊香皂、保養品,碧霞知道這裡頭投注的,是好幾代人對於產品、對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、對於這塊土地的深厚情感。

好產品,需要技藝,更需要心意。

       看著丸竹認真「頂真」的故事,讓我想到了日本的「職人」傳統,也就是全心全意地投入一件技藝,把工作做到最好,並盡可能傳承守護下去的精神。在這個食安風暴席捲台灣的時刻,我們更需要深刻思考黑心商品為何如此盛行。是因為想賺大錢的貪慾?是因為沒有考量到顧客使用的後果?是因為價值觀偏差?碧霞認為,唯有秉持著「想要跟大家分享好東西」的初心,不因為時空轉變而隨波逐流,而是懷著將心比心的心意,去思考反省人與物、人與人,以及人與土地的關係,我們才能真正扭轉現今面臨的問題。而教育事實上也該是如此,時代改變,但我們要學著辨識出什麼是不能妥協的東西,並且保存讓它成長。
       我是林碧霞,邀請您跟著我一起行腳社區,發掘南區發展的歷史,從每一個真摯動人的真人故事中,反省該怎麼讓社會更好。



(上) 除了澎粉,還有其他的產品
(下)由右到左使用,深受客人歡迎的「五件組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