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

[好教育系列] 公/私立幼兒園之外的第三條路:非營利幼兒園在南區有沒有可能?

公/私立幼兒園之外的第三條路:非營利幼兒園在南區有沒有可能?


  新竹市的出生率是全國之冠,幼年人口比例更是居於前茅。然而,在經濟不景氣,普遍低薪的時代,新竹卻越來越缺乏平價托育的選項。負擔不起的爸爸媽媽,在公/私幼以外,有沒有第三條路,提供孩子優質、平價的成長環境呢?碧霞訪問到陽光幼兒園的翠青園長,聽她從過去的友善教保計畫談起,以及近年來政策轉向後,「非營利幼兒園」在南區有沒有可能?面臨怎樣的挑戰?
   什麼是友善教保服務計畫?簡言之,就是介於公/私立之間的合作經營模式。由政府單位(通常是國小)提供場地,並由非營利團體來規劃經營。這樣有許多好處:對於政府而言,所需經費較公立幼兒園來得少,並能由相關機關評估、管理,確保品質。對家長來說,收費趨近公幼,但有一定品質保障。對於社區而言,由非營利團體介入,有助於整合社區資源,並且引進許多有特色的教育理念。

(陽光幼兒園一景,透過窗外可以看到陽光國小校園內的三合院)
  友善教保計畫起初是實驗性質,100學年度後已經隨著幼照法通過納入非營利範圍,新竹市僅有高峰、陽光、新科三所幼兒園參與。未來一兩年都將轉型成為非營利幼兒園,大致維持政府委託非營利團體辦理的方針,但在政府對於家長及場地單位的補助方式都有一些調整。
  這跟公辦民營的幼兒園有什麼差別呢?最大的差別在於政府會給予補助(新竹預計為三成),家長不必全額負擔,政府同時會監督帳務與品質,以確保其經費運用與效益。翠青園長表示,新竹市政府的態度相對友善。市政府明白教育經費日漸拮据,新竹市的幼托需求卻又持續增長,因此希望推動非營利幼兒園,彌補公幼的不足。
(非營利幼兒園不是要跟私立幼兒園搶市場,反而是彌補公立幼兒園的不足。)
  那麼,南區有可能繼續增設非營利幼兒園嗎?翠青園長說明,師資及團體不是問題,最大問題在於空間不足。首先,為避免市府以縮減經費為由,裁撤公立幼兒園,法令規定既有的公幼不能轉型。其次,非營利幼兒園大多由公部門提供空間,而最適合辦理幼兒園的公家空間是中小學。但仔細考察一下,便會發現排除已有附設公幼的小學(如竹蓮、新竹、青草湖國小)及現有三所已合作的國小之後,南區幾乎找不到適合的校園繼續發展非營利幼兒園。

  換句話說,我們必須從空間著手,才能提供更多平價優質的非營利幼兒園給南區爸媽們選擇。從何著手呢?碧霞認為,答案在「社區」。社區不是一個空泛的口號,之前討論幼托政策時,碧霞曾經舉過高雄五甲幼兒園,透過社區居民的公共參與,打造社區托育的成功例子。翠青園長也提到義大利瑞吉歐小鎮,推動「社區自學」,讓師生共同決定上課主題,更結合社區資源的作法。
  翠青園長有什麼建議呢?園長認為不論公幼或私幼,爸媽最大的夢想,是社區能就近提供優質、平價、有特色的幼兒園。錢固然重要,但社區化、特色化,有一定品質也很重要。南區必須思考社區的特色是什麼,嘗試發展有人文特色的社區幼兒園。
  社區托育是推動「好教育」的一環,空間活化也是碧霞持續的關注焦點,碧霞相信南區存在更多可能。曾有里長希望將社區內的活動中心增加使用頻率,若能克服法規限制,引進非營利組織的資源,便有機會經營成為非營利幼兒園,不再受限於既有校園空間。
  這例子說明,空間有更多可能。一方面,隨著少子化的減班趨勢,我們能嘗試將國小閒置教室,用以開設幼、老班。另一方面,藉由清查公有地尋找社區內的可用空間(如社區發展協會、活動中心、閒置的公有地),整合、活化相關資源,非營利幼兒園便有機會成為活化空間的方法之一。關鍵在於,回到社區,讓更多人參與進來。

  我是林碧霞,請和我一起推動社區托育、活化空間,給南區更多平價、優質的托育選擇,讓孩子自在學習,探索自我。

(請和碧霞一起,推動提供更社區化的托育選項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