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

[好人情系列]轉角遇見藝術:探訪湖濱里社區的美術畫室

轉角遇見藝術:探訪湖濱里社區的美術畫室


       若不是堅持走過社區裡的每一哩路,也許從來不會在轉角遇見這個美術畫室。早晨溫暖的陽光從玻璃門灑入屋裡,門外樹叢綠蔭的下方就是客雅溪支流,在這個靜謐的社區裡,除非是社區裡的居民,或者是學習美術的學生,否則很難發現這裡居然有一個「美『樹』館」,每個人都是一棵成長灌溉的樹苗,蘊藏著許多學習的獨特果實。這裡是個專業美術畫室,其中最重要的靈魂人物便是魏老師。


藏在綠蔭間的招牌
藏身於轉角的畫室,有著低調卻明亮的風格

       魏老師原本是每天打卡進辦公室、從事美術設計的上班族。原先美術教學只是副業,然而在教學漸漸能夠支付生活開銷,勝過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之後,便在十六年前毅然決定成立個人工作室。原本工作室開在火車站附近,但因為周遭車水馬龍過於吵雜,在存夠積蓄後,魏老師便尋覓買了明湖路社區裡屬於自己的房子,在寧靜的社區裡開起了美術工作室。從以前到現在教過的學生不下兩千人,因為已經建立起固定口碑,學生來自各個群體,包含科學園區、救國團,甚至桃竹苗地區等,年齡層也包含退休人士、家庭主婦,想要習得一技之長的學生,或社區小朋友等。這裡也成為社區裡重要的美術補給站,許多小朋友晚上固定會到這裡學習,畫完之後再直接回家休息,充分融入社區家庭的生活節奏中。

正在教學的魏老師

       在這個畫室裡,有著多元的創作方式。魏老師特別強調「藝術」的重要性,不僅在於培養美感,培養一個能帶著走的專長,也在於透過完成一件「靜態的」、「能看見的」作品抒發情感,同時培養品德教育。特別的是,「興趣」是這個工作室裡的重要原則,畫畫不是一件苦差事,正是因為「想要學習」才會來到這裡。此外,畫畫在這裡並不單單只是按表操課,每個學生都會帶著自己思考過的題材「功課」來向老師學習,每個人的習題或學習模式都不同,因為用心,學習美術在這裡變成挑戰,變成一種享受。

      而每年至少一次的師生展,魏老師會鼓勵所有學生參加,藉由觀摩其他人的作品,達到推廣與交流藝術的目的。因為藝術的領域實在太廣太多元,透過揣摩其他人的作品,不僅能開拓個人的藝術視野,也能夠從中習得更多的技法,或藉此沉澱自己的個人風格。

滿滿都是藝術書籍的角落
       雖然魏老師看起來十分年輕,但她的教學經歷卻十分資深。身為新竹人,當初要北上就讀美術高職、甚至遠到英國學習時,一路上充滿了家庭革命的衝突。因為魏老師從小成績十分優異,只能用高職免學費以及優異表現不斷說服家長,才使得父母妥協,願意讓她走上這條興趣之路。而之後獲獎無數,包括得到新美獎、網路藝術村的肯定等,證明了儘管當初沒有像一般人一樣選擇普通高中,但也走出了屬於自己的璀璨路程。


牆上滿滿小朋友的得獎獎狀

      交談至此,魏老師說著要「畫到不能畫為止」的眼中閃爍著光芒,教學中得到跟人互動的感動與寶貴經驗,都是使魏老師持續教學、實現興趣的動力。從魏老師身上,我看見「興趣」對教育的重要性,以及對於教學、對於散播美感種子的熱情。這更讓我深深感受到教育裡「興趣」是不可或缺的,而我們是否能在南區結合藝術,創造像是藝術村的可能呢?

        我是林碧霞,讓我們一起發掘、灌溉藝術種子,並且努力讓南區成為對藝術創意的友善環境,思考藝文教育該如何在這裡生根發芽,開出美好的花朵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魏老師以女兒為模特兒的畫作

魏老師以女兒為模特兒的畫作之二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