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

新竹南門市場何去何從?──談公有市場如何活化(下)

新竹南門市場何去何從?──談公有市場如何活化(下)


  在上篇,我透過走訪跟簡單調查,指出南門市場都更案難以成案的原因,目前規劃停擺,使得南門市場的未來遙遙無期。我認為,「活化」遠比都更更為可能,也更貼近在地需求。
  沒錯,台灣許多傳統零售市場都面臨「消費型態轉變,更多人選擇到大賣場、超級市場採買」的相同挑戰。其實,南門市場的未來除了都更外,還有常見的活化與轉型兩種方式。
第一種,是由政府介入協助改建,轉型成為美食街或複合商場,台北市華山、南門市場是國內的典型案例,其以改建轉變經營模式,吸引附近上班族等新客群,重振商機。

(以阜杭豆漿知名的台北華山市場,由政府輔導改建成美食街,交由自治會管理)
  第二種,則由政府委託或外包給第三方團體,進行主題式的規劃與營造。例如發展文創商機或在地的特色文化,以獨樹一格的環境與商品,吸引各種族群。台北知名的西門紅樓及大稻埕的小藝埕(永樂市場周邊),都是結合地方團體的成功案例。這未必意味全面翻新,也可能是在建築師的詳細規劃下,既保有原有功能,又能改善動線及空間結構,讓新舊能量碰撞出新的可能性。國外成功的大型市場改造,例如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聖卡特納市場(Santa Caterina Market)與聖荷西市場(Merca de Sant Josep),都是如此。

(改建過後的西門市場與紅樓,已成為知名的創意市集聚集地)
(建築師巧手規劃下的西班牙聖卡特納市場,既保留原有的木造屋頂,又重新規畫適合的動線)

  傳統市場的意義不只是購買商品,也是提供社區民眾交流的場所。市場最重要的元素是人,唯有重新連繫起人們之間的連結,讓大家願意來到市場空間互動,市場才可能重獲生命。雖然南門市場的區位阻礙短期難以解決,附近也沒有能撐起美食街商機的工作人口[1]。但這並不代表南門市場不可能「重新熱鬧起來」。
  那麼,該如何重塑『有人情味的南門市場呢』?等待中央補助遙遙無期,全面改建也會造成空間浪費,因此,要賦予市場新的意義,軟體活化遠比硬體建設來的重要且實際,那就是──「找出特色、創造亮點」,讓我們用一點小經費,打造最多的可能。
(大稻埕的小藝埕,不僅使舊建築活化成為文創空間,也串連永樂市場周邊形成文化創意地圖)

  新竹市至今沒有一個結合地方特色的主題市場,我心目中的南門市場,就是一處點亮新竹的主題市場:結合地方名產、特色商店設攤,再招攬在地有想法的文史藝術工作者進駐。再造空間,讓貼近民眾的表演、跳蚤市集,與地方特產整合於其中,這樣遊客只要來南門市場一趟,竹塹風華便盡收眼底。甚至再往外,將附近的傳統老店加以規劃,延伸到西大商圈,形成新的文化觀光生活地圖。
  這個願景如何落實,而不只是畫大餅?我們不需要大把鈔票,而是需要創意巧思。例如:建築修繕,可以招募藝術家與建築師,活用既有建材翻修,市場就能擁有不失去歷史傳統的新風貌。而周邊的傳統商店(製油工廠、棉被店、中藥行),我們可以用創意的的體驗活動(DIY、假日手作市集),既寓教於樂,又帶動商機。
  從發揚在地特色,到形成地方生活圈的核心,最終我們能重新連結到每一個人,讓市場重返社區,傳統市場的歷史文化與價值也就能傳承下去。從港南陽光民富的治校經驗,我深知改造一個空間,唯有發現自己的優勢與特色、物盡其用、並進行創意再造。
  我是林碧霞,我希望能為南區保有一處反映庶民生活的傳統市場,讓更多人喜歡走進這裡,『體驗南區、認識新竹』讓一甲子歷史,重現南區的風華。

2014.6.9 林碧霞





[1] 鄰近幾個里的人口不超過五千人,也未有大量的辦公大樓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